您好,欢迎访问知网论文查重网!

高手写论文是如何选题的?

http://www.lcnki.net/发布时间:2020-10-24 11:37:00

《猴子掰玉米》是妇乳皆知的经典寓言故事,猴子掰一个丢一个,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剩下,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小的寓言故事,所阐释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在现实中,猴子教师并不在少数。我们不应当作猴子,而应当发扬农夫春节播种,夏日耕耘,秋天丰收,冬来分享的劳作精神。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许多老师也曾有过很多闪光的思想,遗憾的是这种灵光一闪而过,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便忘却了。多年以后,来梳理自己的教研成果时,两手空空,追悔莫及。

图片52.jpg

1寻找论文主题

爱因斯坦曾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此名言的主旨移植到撰写专业论文,即找准论文的题目,比写出这篇论文更重要。的确,在寻找论文题目时我们曾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一旦选择好了研究的方向,便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可从下述几种方式来寻找论文的主题。

1.1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学生认知学科知识,感知学科魅力的主要场所。故而,在长时间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疑难问题;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撰写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1.1.1化解疑难,突破障碍

在动态、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知识、难以突破的实验、难以解释的现象……比如对于同类化学键,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但比较F2、Cl2、Br2、I2四者的键能大小却出现了交错排列的异常情况,笔者基于此的研究论文《单质活泼性与键能的关系初探》便得到认可;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难度最大的实验,尽管研究此问题的文章数不胜数,而笔者从药品的选择入手进行了科学的改进,使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半分钟内就能观察到火山爆发式的剧烈反应,论文《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及机理初探》便破壳而出。以类似的视角为切入点,笔者还曾撰写《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改进》《金属钠与乙醇反应实验的改进》《九年级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九年级实验教学的有感》《工业合成氨中原料气净化原理再探》《高中教学中若干问题解读》等等。

466267b24e67396eb28231a32eb8a71c_u=454845726,2568867757&

 

1.1.2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在一线教学时,笔者每每总是提前来到教室,在脑海中回想本课的教学设计、梳理教学思路。但每次课后,我总是久久不愿离去,而愿与学生交流以期在今后弥补本课的遗憾。所以,把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也可写成很漂亮的论文。

比如,笔者在讲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时,改用试剂三氧化二铁代替铁锈作实验,结果导致了反应不能如愿进行的尴尬,而后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写成了文章《例谈应克服教学中的“想当然”》;又如如何收集CO2?某国外的教材中颠覆性地推崇排水法收集CO2,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笔者收集整理写成了《防止九年级教学中的“绝对化”案例研究》。此外,《教学中“把根留住”》《浅议当前“实验改进”的不良倾向》《九年级离子教学补遗》《使九年级化学实验数字化》等等论文,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1.2理论研究

研读专业书籍是笔者最大的爱好。笔者对全国各种版本的初、高中教材,大学的各门专业教材,各种专业杂志等都爱不释手,在闲暇时常常翻阅品味。在提升自己理论功底的同时,也撰写了不少论文。

939280cf6eed861e19458cb52f836770_u=2544401139,1117652916&

 

1.2.1理论成果,继续深探

在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再继续深入探究,常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著名的红学家冯其庸曾在鼓励年青学者时讲:不要以为前人做过了,我们就没有了研究的空间。笔者认为,我们并不一定要否定前人的成果,而是从不同侧面对那些已经成熟的、经典的,被人们所认可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有不少同行写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笔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入手撰写出《再谈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如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铜是十分常规、简单的实验,但在笔者查阅资料时发现此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过人们的想像,于是《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铜再研究》便应运而生,再如Cu与浓HNO3反应时为何溶液呈现绿色,早已盖棺定论,而我们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真正的原因比预想的更为复杂,于是撰写出《Cu与浓HNO3反应的溶液何以显绿色的思考》,类似的论文还有《对电解水实验的研究》等等。

1.2.2理论空白,深入挖掘

由于化学问题的复杂性,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未必得到充分研究并解决,一旦深究,则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填补了理论空白。比如具有两性的氢氧化铜能溶解于强碱的事实被广为熟知,但它能溶于多大浓度的强碱?对此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却难觅踪影。于是,笔者作了大量对比实验,并通过理论分析撰写出了《氢氧化铜能溶于多大浓度的强碱?》。又如新制氢氧化铝能溶解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但它能否溶于碱性较强的澄清石灰水?笔者没有查阅到可供参考的文献,于是以严格的实验探究和理论计算得出了结论,撰写出《新制氢氧化铝可溶于澄清石灰水吗?》,以类似思路撰写的论文还有《如何选用常见钠、钾化合物?》及姊妹篇《略谈实验中硫酸盐和氯化物的选用》等等。

1.2.3理论争议,力求突破

真理越辨越明。通过思维的碰撞将产生理性的判断和智慧的火花,使人们进一步拨开迷雾,还原事物的本真面目。比如对于为什么镁条表面通常呈现灰黑色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用镁条在不同的气体的环境中做了大量的实验,撰写出论文《从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说起》;再如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中,卤代烃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产物的验证方法是否科学?笔者曾对此提出质疑,在文章《对验证卤代烃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实验的修正》中笔者用可靠的文献和科学的实验阐述了质疑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了化解理论争议,笔者还曾撰写过《铝与酸反应的再探究》《硅胶的成分到底如何表述?》《对质量守恒两个实验的质疑》等等。

1.3时代脉博

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紧密关联,这是人的社会属性集中体现的必然结果。我们不仅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还应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放眼大处,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博并与之共振,用学科的知识和专业的力量来为社会做出自己贡献;着眼小处,小到自己的工作中的点滴成绩和得失感悟都可以用撰写论文的方式来记载和呈现。

1.3.1关注社会,追踪热点

化学即社会,社会即化学。从社会中寻找化学热点,也是撰写专业论文的重要途径。2003年、2004年,笔者所在的直辖市连续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一起是开县的天然气矿井井喷事故,一起是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露事故,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归根结蒂是人们对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质及防治知识缺乏基础的、必要的了解。于是,笔者撰写成姊妹篇《硫化氢致毒机理及防治办法》和《氯气致毒机理及防治办法》以飨读者。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把三聚氰胺推向了风口浪尖,其实化学物质三聚氰胺何错之有?于是,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写成了论文《都是三聚氰胺惹的祸?!》,澄清了人们对它的错误认识。

1.3.2紧跟时代,寻求亮点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也是居里夫人获得化学诺贝尔奖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笔者写成一篇情真意切、激情澎湃的演讲稿《为化学骄傲为化学呐喊》,为学科正名,为化学加油。自从踏入教研工作岗位,笔者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获了不少教训。比如2012年,重庆代表团在全国初中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佳绩,于是根据比赛的经验和反思写成了论文《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2013年我们组织了重庆市初中化学教师短期特色培训,我们及时总结成文《重庆初中化学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报告及反思》及《鸳鸯绣了从教看,试把金针度与人》,2015年的文章《讲述化学人自己的故事》对第一届重庆市化学故事会进行了报道、反思,2016年我们开展了重庆市第一届最美化学教师评比、重庆市第一届高中化学教师听评课大赛等,我们及时整理成文《不畏浮云遮望眼 唯愿可登更高处》《寻找新支点,撬动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1.4阅读启迪

阅读专业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而阅读其他书籍则更能开阔视野、提高修养,同时也能找到撰写论文的素材。

笔者高中时期,曾阅读恩格斯的名著《自然辩证法》,一直似懂非懂。工作后,再次拜读此名著,仍感觉深奥,但从中发现了不少恩格斯对化学的研究成果和他对知名化学家的诸多经典言论,于是笔者前后耗时半年,参查了数个版本的《恩格斯传》,历经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完成论文《恩格斯与化学》。前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的力作《文化力》中把化学元素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为“实用时期、“炼丹(金)术”时期”等七个时期,但笔者从浩瀚的化学史的资料中也查阅不到相关论述,而后参考了大量资料写成了《元素发观的七个时期》。文中对如何划分这七个时期?在每个时期有那些代表性的化学家?他们用什么方法,发现了哪些元素?……进行了详尽解答。

1.5灵感发掘

诗歌的灵动,生活的灵感,也是撰写专业文章的源泉。在《化学教育》创刊30周年庆典时,笔者写成了《您我同龄永相随》的组诗,来表达我对专业的情怀及对杂志的祝贺。在2014年人教社组织的全国教材培训会上,笔者的特色化学诗《锇苯氰砷(我本情深)》与全国近500名教研员共同分享。

b1e861cdfa706fec1f72f6b369d5d8cf_u=4195855173,2601305202&

 

2提升撰写技能

如何才能提升撰写的技能?笔者提出:学习、领悟、求实、物化,这四者即表述了撰写论文的过程,又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态度,呈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有机整体,推动着我们的撰写能力一步步提升。

学习,在当今知识、理念剧烈变革的时代,学习更是成了永恒的主题。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告诫大家:我们的第一任务是学习,第二任务是学习,第三任务还是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我们的知识适时更新、理念更快转变。有人曾经说:当今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笔者更进一步:当今的文盲不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而是不愿意更新学习理念的人。我们要时时学、处处学,比如全国的各级优质课比赛,实验创新大赛,大型的各级各类学术年会,又比如《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专业杂志上刊登着大量的优秀文章,上述途径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优质资料。故学无止境,正如革命家萧楚女所讲: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领悟,即反思。学习是领悟的前提,领悟是学习的升华,学习是接纳,领悟是内化。只有内化,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领悟、反思的结果可能是把问题想得更明白,或从不同的视角对原有问题提出质疑。质疑就是批判,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品质。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不善于质疑的人就不会进步。我们要在常人认为无疑处生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为我们撰写文章独辟蹊径。

求实,即追求真理。我们是自然科学教师,我们最重要、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实事求是,写出的文章要真、要实,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读者,只有真实的方法和结论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特别是在我们撰写有关化学实验的文章时,一定亲自反复实践,不能大而化之、主观臆造。遗憾的是,当前的某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仍大行其道,而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做人的底线,与上述行为划清界线。

物化,就是要把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及时加以提练、物化为成果。正如笔者在开篇时写到的一样,很多老师错过了及时物化的大好时机。只有常写,才能会写,通过不断地撰写,会让人的思维更加缜密,用语更加精准,逻辑更加清晰,立意更加高远,最终的论文品质也会芝麻开会节节高。万事开头难,只要愿意提起笔来尝试,一切都会驾轻就熟。当撰写论文成为一种需要和习惯,其过程便会累并快乐着,其乐无穷。

b4a491a7e47e5cb50e75100f8688129d_u=4107004594,3278299886&

3借助精神力量

如果说上述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找到努力的方向和明确达成目标的途径,那么下面的文字更是撰写论文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选准论文研究的方向,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后的查阅资料、搭建框架、理顺逻辑、梳理思路、撰写文字、美化语言等等,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撰写的全过程中都要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和顽强拼搏的意志,一旦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于篑。故而,真正要成就一篇精彩的论文,无疑是一件极其艰辛的过程,笔者有如下感悟。

成就论文的精神力量:好奇、心静、激情、执着。这四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和谐统一,有机地构成了打造精品论文的精神要素。

好奇,居里夫人曾讲: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是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的催化剂,好奇心是推动人们去发掘新问题的助推剂,好奇心是引领人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指路明灯。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新发现,没有好奇心就不会有批判性的见解,乃至没有好奇心整个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也无法发展。好奇心不仅指对新生事物好奇,更要善于对人们司空见惯的问题好奇,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才写出了上述诸多论文。

心静,古人云:治学之道,首在心静。非宁静无以言学,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充盈丰富而精神生活却依旧贫乏寂寥的时代。来自各个层面的名或利的诱惑实在太多,与从事某些高收入的职业的人相比,教师的财富相形见绌;与教师的其他工作相比,写文章的收益更是捉襟见肘。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讲:为拿诺贝尔奖来工作是非常危险的。同样,为了眼前的名声利益,为了评职时高歌猛进,才来写专业论文是不值得提倡的,也很难想像在这样的心境下能写出高水准的佳作。就算我们身处喧嚣繁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风起云涌的职场,哪怕面对纷繁离乱的思绪、倦怠疲惫的精神,都要为自己的内心开辟一片净土,打开一扇明窗,沉心静气,在研究的世界自由徜徉。正如大文豪雨果说过: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激情,为了撰写论文,笔者不知历经了多少无眠的平凡而美丽的夜晚。2003年10月16日,我国的首次载人航天取得了圆满成功,得知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笔者热血沸腾,于是深夜起床,挑灯夜战,当天边已开始蒙蒙发亮时,我终于写成了《漫谈火箭燃料》。《读<简易识别硫黄熏制的菊花>有感 》一文的初稿在2014年4月底已写成,但为了验证笔者观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整整半年后的11月初,当重庆照母山野菊花初开,我驾车前往,采集到了实验需要的新鲜野菊花,再用严格的实验验证了笔者的质疑后,第一时间把文稿投发出去。

执着,坚定地沿着自己认准的方向走下去,终究会柳暗花明、功成圆满。在与众多年青老师交谈时发现,他们不是没有想法,不是没有行功,而是当论文屡战屡败地被退稿时的沮丧和无助,挫伤了他们曾经澎湃的激情。笔者想陈述的事实是:没有作者一开始就能得到认可,更没有作者能百发百中,大多数的论文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在此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心灰意冷,更需要的是越挫越勇的心态,持之以恒的行动,说不定下一篇文章便可打动编辑。君不见笔者的论文《新制氢氧化铝可溶于澄清石灰水吗?》6易其稿,最终被杂志社认可,而更让笔者呕心沥血的是近6500字的调查报告《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因其结构复杂,参考文献众多,在撰写时已殚精竭虑,而每易其稿,什么事都不做要耗费整整一天时间,可以想像是多么的不容易,笔者修改了7次,最终被编辑收纳。倘若没有执着、坚持,早就放弃了;如果你浅尝辄止,便更与成功渐行渐远。

最后,引用法拉弟的一句名言:“蜡烛的火焰能把暗处照亮,而金刚石的璀璨在没有火焰照亮时却什么都没有!”。其实,每一个人既是蜡烛也是金刚石,不要期待别人来照亮你,自己照亮自己吧!

以上就是关于“高手写论文是如何选题的?”了,想了解更多怎样查重论文的知识,请持续关注学术不端论文查重网,知网小编会为大家收集更多的学术论文知识哦。

推荐资讯